2018年5月5日德州南方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2018年休斯顿地区春季中文教学研讨会”

May 5th, 2018

2018年5月5日,德克萨斯南方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了“2018年休斯顿地区春季中文教学研讨会”。参加此次会议的人员主要有休斯顿地区汉语教师、汉语教师志愿者以及汉语学习者。会议中各位老师分享了各自汉语教学的经验和技巧,相互探讨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会议开始由德克萨斯南方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和公派教师以主题形式分组分享教学经验和技巧。三位任教于HISD(休斯顿独立学区)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分享了沉浸式汉语教学的特点和技巧。汉语教师志愿者祁朋乐分享了自己在中文沉浸式学校中如何将文化活动与汉语教学结合的经验,并展示了学生的剪纸、绘画作品。汉语教师志愿者殷英介绍了小卡片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向参加会议的老师们介绍了记录课堂教学的方法,这能有效记录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另一位任教于HISD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车熠姝分享了沉浸式学校数学课堂如何与汉语教学相结合的经验。

任教于非裔学校的六位汉语教师志愿者从学生特点、课堂游戏、教学法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汉语教师志愿者王雨总结了非裔儿童在汉语课堂中的表现和特点。汉语教师志愿者张恒从如何活跃课堂的角度分析介绍了许多针对非裔学前班学生的课堂游戏。汉语教师志愿者周镇基于对声调教学的研究,分享了在声调教学中的技巧和方法。汉语教师志愿者李卓对于汉字的教学别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在会中,她总结了非裔美国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例举了教学过程中的多个实际案例,分析了如何发挥这些特点帮助学生学习汉字。汉语教师志愿者张宇航针对非裔学生在课堂中犯错的不同类型分别介绍了有效处理这些错误的方式。汉语教师志愿者赵忺介绍了主题式游戏教学法在非裔汉语课上的运用。六位汉语教师志愿者经验与技巧的分享赢得了在场参会者的热烈掌声。汉语教师志愿者李涵与罗贺明的教学对象是华裔学生,她们分析了美国华裔学生学习汉语的特点,总结了华裔学生汉语教学中的难点,针对性地介绍了功能法、任务法等教学法在华裔学生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其后,公派教师胡孝斌教授从课程性质、选修要求、教材、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等方面介绍了德克萨斯南方大学的中文学分课程,并展示了往年学习中文的学生情况和教学成果

此次会议,主办方德克萨斯南方大学孔子学院还邀请了三位美国本土的教师常君睿博士、王榕校长以及Marshall McArthur教授来分享汉语教学经验。常君睿博士任教于休斯顿Sharptown International School,具有丰富的汉语教学经验。在本次会议中,她分享的主题是“Making Cultural Connections in Chinese Classes”。常君睿博士介绍了Go Real的教学理念,从文化关联的定义出发,分析了学生的汉语学习如何受益于文化关联。常博士展示了带领学生参加中国大陆及台湾的短期中文学习项目的实际案例,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文化体验在汉语学习中的作用。参加会议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和汉语学习者纷纷表示从常博士的分享中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另一位分享者,王榕校长,是休斯顿一所华裔中文学校的创办者,也是美国某公立学校的中文老师。她在会议中分享了公立学校以及自主创办的华裔学校中的汉语教学经验,对比了几种汉语教材,并现场展示了如何在汉语教学中运用5C的教学原则(5C: Communication, Culture, Connection, Comparison, Communities),同时也介绍展示了主题教学法的运用。王校长的发言赢得了在场老师和学生们的热烈掌声。最后,来自休斯顿大学的中文系教授Marshall McArthur介绍了Quizlet这一多媒体小工具在汉语学习中的运用,并现场展示了一堂精彩的汉语课。McArthur教授的“米袋教学法”深深吸引了现场的老师和学生。看着McArthur教授从米袋中一个一个地掏出与教学相关的小道具将课堂内容串联成一个连贯的对话,现场的老师和学生都对这新颖又有趣的教学方法赞不绝口。

各组教师分享结束后,参加会议的教师和学生们就此次分享的内容进行了提问、讨论和交流。2018年休斯顿地区春季中文教学研讨会在热烈的讨论中进入了尾声。此次会议为新到任的汉语教师志愿者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在任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也从三位美国本土教师的经验及教学方法中受到了极大的启发。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拓展了孔院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教学思路,对孔院汉语教学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