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精心设计过的汉语课堂

November 1, 2017

当地时间10月30日上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南方大学孔子学院的合作教学点休斯顿罗兹小学(Rhodes School for Performing Arts-NW)一堂生动而有趣的汉语课正吸引着学生们欢呼喝彩。

罗兹小学在休斯顿一共有4个校区,德克萨斯州南方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赵忺和张宇航所在的教学点位于靠近休斯顿西北部的Living World校区。该教学点学生大多为非裔美国儿童,汉语课也是第一年在这里开设。该校的创始人米歇尔·邦唐(Michelle Bonton)针对全球“汉语热”的浪潮,与德州南方大学孔子学院倾力合作,旨在在不久的将来把罗兹小学打造成一所全中文沉浸学校。为此,德州南方大学孔子学院同时派出了两位汉语教师志愿者前往该校区进行“汉语拓荒”。

10月30日上午12点25分,孔院汉语教师志愿者赵忺走进教室,静静地等待着她的学生们怀着满腔的热情来学习汉语。曾在泰国担任过一年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她已经有了充足的教学经验,所以提前几天就准备了好了许许多多有趣的教具,包括装满各种中国特色小礼品的礼物盒、心形的词语卡片、五颜六色的贴纸、奖励学生回答问题的邮戳、以及一双含有中国文华特色的筷子。

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志愿者赵忺专门为孩子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汉语小游戏,比如让两名学生站在教室后面,老师向他们展示词卡,最先念出词卡内容的就可以向前走一步,而最先到达教室前方的学生就可以得到积分奖励。积分最多的前两名学生在下课前会得到老师的“神秘盒”中的礼物。这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汉语,避免了枯燥的机械操练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学习汉语时的心理障碍。此外,在教授一些词语时,赵忺充分利用了“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起来。这些汉语教学专业知识的运用都让汉语课变得生动而活泼。学生们也乐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汉语本体语言知识教学以外,志愿者赵忺还考虑到了在教学中融入我们的中华文化。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中华文化教学的开展其实是有难度的,不过在最后的奖励环节,赵忺让学生使用筷子夹出“神秘盒”中的礼物,一方面达到了奖励学生的目的,另一方面以润物细无声式的文化教学使学生感受到了筷子的魅力,这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乐趣;对教师来说,也达到了文化教学的目的。志愿者教师赵忺为汉语教学事业在罗兹小学的推广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展现的正是德克萨斯州南方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应有的面貌和风采,德州南方大学孔子学院对汉语教学在当地的开展十分重视。既重视“量”也重视“质”,不仅加速了汉语在休斯顿当地的推广,更保证了每一个教学点的学生都能够有着优秀的汉语教师授课。身为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赵忺不仅代表了自己在罗兹小学的汉语教师形象,也代表了德州南方大学孔子学院全体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形象,更代表了千千万万的在汉语教学点上辛勤工作的志愿者教师形象!祝我们的“汉语热”能如休斯顿的火热一般,继续“热”下去!